• 《董振堂》花絮09——2017.06

    6月8日 河北省石家莊市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

    今天是《董振堂》記錄專題片拍攝的最后一天,拍攝地點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,因為就在本市,今天終于不用起大早了,小編突然有種不太適應的感覺。

    說起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烈士陵園,小編小學時每逢清明,都會隨班級前來掃墓,獻上親手制作的小白花。如今,烈士陵園擴建了不少,占地面積達到21萬平方米。園區建筑為軸對稱布局,南北呼應,東西對稱,層次分明。中軸線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陵園大門、綜合廣場、革命烈士紀念碑、著名烈士銅像區、烈士墓區、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。園內安葬著馬本齋等歷次革命歷史時期犧牲在華北地區的318位團職以上的革命烈士,安放著650多位烈士和老紅軍的骨灰,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·白求恩和柯棣華大夫均安葬于此。

    一進大門,映入眼簾的便是高大挺拔的革命烈士紀念碑。烈士紀念碑于1997年建成,2009年重新改建。紀念碑碑高25.19米,全部由漢白玉石砌成。紀念碑正面是毛主席親筆題詞的八個鎦金大字——為國犧牲 永垂不朽。和貴單位簡單溝通過后,我們借助無人機和GOPRO等設備開始了全方位拍攝。今天的天,藍得更加徹底,在兩側高大粗壯的楓樹映襯下,紀念碑更加光彩照人。

    繼續往北,是頗具規模的著名烈士銅像區,由大型銅鑄雕像、著名烈士半身銅像和戎冠秀大型銅雕組成。著名烈士半身銅像,于1998年落成,董振堂、趙博生、馬本齋等十位著名烈士半身銅像在兩排松柏間,巍然矗立,莊嚴肅穆。

    我們順著路標,來到董振堂、趙博生烈士紀念碑亭,兩座紀念碑亭佇立在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的兩側,左右護航。幾組鏡頭過后,另一隊攝制組從烈士墓區也趕到紀念館門口。我們匯合完畢,開始館內拍攝。

    經過改造擴建后的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,房頂上的“1919-1949”幾個大字格外醒目。走入館內,更是煥然一新。從大廳抬頭望去,陽光從八邊形的碩大玻璃窗傾瀉而來,超長的臺階和兩側的淡黃色墻雕一覽無遺,一方戰士群雕塑懸架于樓梯之上,顯得更加動人心魄。一上二樓,一座更大更長的戰士雕塑奪目而入,雕塑背后是毛主席提的八個紅色大字“紅色太行 英雄河北”。紀念館二樓展廳分為三個部分:紅旗插遍燕趙大地革命運動風起云涌;抗日烽火燃燒燕趙萬眾一心抵御外辱;河北軍民保衛解放區柏坡圣地孕育新中國。紀念館借助歷史圖片、油畫、模型、珍貴文物、雕塑、聲光電等多種表現形式,把1919至1949年間,河北軍民不畏強暴、英勇斗爭,為中國革命做出永垂史冊的歷史貢獻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。

    為期9天的拍攝很快就結束了,我們的心情和收獲難以用言語表達,套用一下《董振堂》記錄專題片腳本的尾聲,做為本篇(也是本系列)花絮的結尾吧!“如今,戰火已熄,硝煙已散,英雄已逝,我們沐浴在和平的幸福之中。在和平年代,人們不會忘記為今日的和平浴血奮戰的英雄們,英雄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。讓我們用英雄的故事喚醒我們心中的激情,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!”


    [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全貌]


    [高大挺拔的革命烈士紀念碑]


    [白求恩雕像]


    [一排排的烈士墓]


    [董振堂將軍半身銅像]


    [紀念館一側的董振堂紀念碑亭]


    [醒目的“1919-1949”]


    [陽光從碩大的玻璃窗傾瀉而來~]


    [紅色太行,英雄河北!]


    [董將軍介紹]


    [雕塑好多好大啊~]


    [再來組鏡頭~]


    [魯美創作的雕塑——《搶修橋梁》]


    [歷史氣息濃厚的老照片]


    [陽光下,注視前方的董將軍……]
   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