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董振堂》花絮08——2017.06
6月7日 河北省新河縣 董振堂事跡陳列館 + 董振堂故居
短暫休整之后,我們再次起程,開始了兩天的省內拍攝。第一站是董振堂將軍的故里——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。
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,作為畢業多年的小編,今天的心情是輕松而愉悅的,這里也祝福廣大莘莘學子放松心態,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學識在高考中更多地呈現出來,取得優異的成績。
我們照舊起了個大早,到達新河時,是早晨7點,東方的太陽已爬到半空,天藍得純粹,風吹得酥軟。簡單早飯過后,我們先去了新河縣中心的董振堂事跡陳列館。陳列館坐落于新河縣城西部的振堂公園內,建筑面積782平方米,2009年9月入選河北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陳列館前方的董振堂將軍全身雕像屹立在廣場中央,由紫銅鑄造,高4米,重3噸,底座由高2米的花崗巖制成。
攝制組分兩隊人馬,一隊拍攝正門、廣場和雕像的多個景別,另一隊進行航拍。從上空俯瞰,董振堂事跡陳列館外觀為八角帽形,造型獨特而有新意;廣場兩側的植被郁郁蔥蔥,生機盎然;廣場后面的碑林整齊有序,在綠樹掩映下更加耀眼醒目。
不多時,我們來到陳列館內進行拍攝。一進大廳,董振堂將軍的半身巨大雕像佇立在眼前,炯炯有神的雙眼毅然決然地正視前方,讓我們肅然起敬,在雕像的一側,是毛主席為董振堂將軍提的七個大字:堅決革命的同志。展廳陳列分為六大部分:追求光明、寧都起義、保衛蘇區、鐵流后衛、西征苦戰、光照千秋,涵蓋了董振堂將軍傳奇而的滄桑一生。在拍到董振堂將軍率領部隊在梅江河畔起義的超大噴繪時,我們不禁想起了前些日子在江西寧都拍攝的經歷,對董振堂將軍救國救民、一心為黨、南征北戰義無反顧的精神,感到更加崇高的敬意。
下午,艷陽高照,我們來到了董振堂的家鄉西李家莊。當地領導熱情接待了我們,帶我們參觀了剛剛建成不久的董振堂將軍故居。一座座青磚碧瓦的平房錯落有致,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將軍的故居。董將軍故居舊址由于年代久遠,歷經風雨侵蝕,破損嚴重,為了進一步挖掘和弘揚董振堂精神,新河縣委縣政府決定重建董振堂故居,故居現址是在其舊址西北方向約100米處還原重建,總占地2160平米,由故居廣場和將軍故居兩部分組成。據說紡車和油燈等物品都是從舊居里原封不動搬過來的。我們一邊把這些年代久遠古舊斑斑的物品收入鏡底,一邊安排采訪拍攝。今天的采訪對象是董振堂的嫡孫董乃煌。其實董爺爺在上午就跟隨我們拍攝,一天全程陪伴,遇到溝通、調解等問題,都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,由于今天的旁白偏多,董爺爺更是陸續錄制了十來條,小編真心感激這位70多歲的老爺子啊!
隨后,我們驅車來到村西的董振堂將軍墓碑祖墳。此刻,遠處麥浪滾滾,一片黃色的海洋,從無人機上觀看,更是壯觀!只見那條青如長龍般的海河,從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穿過,向遠方無限地蔓延。想當年為保證董家祖墳泄洪時的安全,毛主席親自批示海河南大堤在此拐道彎,體現了毛主席對董振堂將軍的敬愛之情。
告別了將軍的墓碑,我們又回到了縣城,來到了振堂中學——以董振堂將軍命名的當地中學。一片橙色的夕陽下,學生們陸續走出校園,遠處籃球場上矯健的身影和質樸無邪的喧囂,讓小編又回到了初中時代。振堂中學里,一整排大理石雕塑,清晰而生動地展現了董振堂將軍一生的軌跡;遠處木亭前的將軍石穩穩地扎根在紅花綠草之中,彌漫著對董振堂將軍的緬懷崇敬之情……
[新河縣城鳥瞰]
[藍天下的董振堂事跡陳列館]
[碑林前拍攝]
[董將軍半身雕像]
[陳列館內一角]
[紅軍戰士穿過的軍服]
[董將軍曾經就寢過的木床]
[領袖和領導人題詞]
[董振堂將軍故居]
[少年董振堂雕像]
[采訪董振堂的嫡孫董乃煌]
[青龍般的海河穿過麥田]
[振堂中學正門]
[祖國未來的花朵]
[花叢中的將軍石]